晶振的内阻(等效串联电阻,ESR,Equivalent Series
Resistance)是晶体振荡器的一个重要参数,指的是晶振在其谐振频率下的等效电阻值。它表示晶体内部等效电路中与振荡回路串联的电阻成分,通常以欧姆 (Ω)
为单位。
1. 内阻的物理意义
晶振的内阻实际上是晶体振荡时,内部损耗的一种表现。晶体结构内部有微小的机械损耗和电损耗,这些损耗会以电阻的形式体现出来。ESR
越小,晶振的损耗越低,振荡的效率越高。
2. 内阻对振荡器的影响
晶振的内阻会直接影响振荡器的启动和稳定性:
振荡启动:晶振内阻过大会使振荡回路难以启动,特别是对于低功耗的振荡器。为了确保振荡器顺利启动,通常会选择较低内阻的晶振。

振荡稳定性:内阻过高的晶振可能导致振荡信号不够稳定,出现频率漂移或相位噪声。低内阻的晶振则能保持更稳定的振荡频率。
电路功耗:较高的内阻会导致更多的能量消耗,从而影响电路的整体功耗。在一些低功耗应用场景中,如便携设备中,通常会选择内阻较低的晶振以降低功耗。
3. 如何选择合适的内阻
晶振的内阻范围通常在10Ω到100Ω之间,但实际值取决于晶振的频率和应用。选择合适内阻的原则包括:
根据频率选择:通常频率较低的晶振(如32.768 kHz晶振)具有较高的内阻,而高频晶振(如MHz级的晶振)内阻较低。
电路设计需求:对于需要快速启动和高稳定性的振荡电路,建议选择较低内阻的晶振。
应用场景要求:一些精密应用场景,如通信模块或GPS设备,对振荡的稳定性要求高,适合使用内阻较低的晶振。
4. ESR测试与数据表
晶振的ESR值通常会在其数据手册中标注,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手册来选择适合的晶振。某些情况下,设计人员也会用专门的晶振测试仪测量ESR,以确保晶振符合电路需求。